2009年3月30日 星期一

第一章的六題作業

1.什麼是有關環境方面的可持續的社會?
生態系統其實是一個有機物的互相作用以及無機的環境、能源的區域。他原本是可自行運行自己的循環系統的。但人類運用高科技破壞了其速率。這時,當一切被打亂了步調,既有的東西被用光,來不及再生,就會造成生態危機。永續這觀念就很重要了,永續就是一種維持地球多樣的自然生態環境及以人類文明、經濟改變環境狀況的能力。當自然有了永續的能力,他就能一直持續下去。
2.一個永續的社會如何增加經濟收益?
永續發展是經濟發展、環境保護與社會運動三大面向的結合,要求達到生態完整、經濟效益與社會公平,除了要求要有現世代人民的幸福,也要兼顧未來世代的幸福,所以,不能因為追求短期的利益,而忽略長期永續的目標。
傳統的經濟成長代表國民生產毛額隨時間而增加的情形,反映出國家經濟活動的榮枯以及物質條件的貧富,但是,高經濟成長的代價就是環境的嚴重破壞與污染,所以高經濟成長率雖然提升了人民的物質生活,卻也造成每況愈下的環境品質,這很明顯的違背了追求人幸福的前提。
因此,永續發展不僅要追求經濟發展(economic development),還要兼顧環境保護,並且要符合社會公平正義的原則,再達到經濟活動效益最大化目標的同時,必須維持產生這些效益的資本的存量,這些資本包括了人造資本、自然資本以及人力資本。具體的政策包括了調整產業結構、改革稅制以及改變消費型態等。
1. 調整產業結構:必須發展高科技、低耗能、高附加價值的產業,鼓勵環保科技產業與優質生態旅遊產業的發展。
2. 改革稅制:落實污染者付費的原則(polluter pays principle, PPP),推動綠色租稅改革(green fiscal reform),像是環境稅、碳稅或是水資源稅,以補助污染處理所需的成本或鼓勵污染者採用成本較小的必要措施來減少污染。
3. 改變消費型態:由政府或具公信力的團體,經過嚴謹而客觀的認證過程而頒發「環保標章」的產品認可,以協助消費者選購對環境傷害較小的產品;此外,要使消費者意識到人對環境的責任感以及所消費的產品對環境的衝擊而決心採取「綠色消費」。
3.生態足跡如何影響地球?
生態足跡概念涵蓋層面相當廣泛,它說明各種經濟體要產生功能所需要的能源與物質之流通,並且將其轉換成自然界在維持這些流通上相對提供的陸地/水域面積;這不僅可用來評估目前人類活動的永續性,在建立共識及協助決策上也很有效。
生態足跡的重點不在強調「事情到底有多壞」,而是探討人類持續依賴自然以及要怎麼做才能保障地球的容受力,進而支持人類未來的生存。了解生態的限制可以使我們的永續性策略更有效且更有價值。
完整的生態足跡分析包含直接使用的土地面積與所有物質與能源消費的間接影響,這不僅包括製造可再生資源及維生服務所需的自然資本面積,更包括由於污染、輻射等因素造成生物性生產力喪失的生態土地面積,亦即利用能量轉換的過程,亦可將不可再生資源的使用包含在內。
生態足跡的計算方式明確地指出某個國家或地區使用了多少自然資源,然而,這些足跡並不是一片連續的土地;由於國際貿易的關係,人們使用的土地與水域面積分散在全球各個角落,這些需要很多研究來決定其確定的位置。

4.什麼是污染,我們該怎麼做?
污染就是環境中任何對有機物及人類有害的化學貨物裡變化。對於污染,我們有兩種方式可以採取:一個是污染清除,一個是避免污染。但污染清除又有三個問題浮現,那就是:污染只是暫時減輕,或只是空間轉移,要花高成本。
5.為什麼我們會產生環境的問題?
造成環境問題有5大原因:人口成長,資源浪費,貧窮,物價上揚,對自然工作認知太少。其中,貧窮有很嚴重的環境和健康的影響。因為貧窮,無法滿足基本需求:食物、飲用水、居住、健康、教育。貧窮造成的死亡原因有三個:營養不良、缺少衛生設施和乾淨用水、呼吸疾病。但富裕對環境的影響也是有利有弊的。因為人的慾望是無窮無盡的,所以會一直追求快樂,一直追求滿足感。然後就一直買東西,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6.永續的四個科學準則是什麼?
四個準則:太陽能的使用、生物的多樣化、族群數量的控制、營養循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